有人说魏延是蜀汉“第六虎将”,也有人说魏延可以取代黄忠或赵云而位列“五虎大将”,这两种说法虽然都有些道理,但笔者认为,魏延取代黄忠是可能的,取代赵云是不可能的——在刘备和刘禅心中,赵云是无可替代的。
刘备为赵云发明了牙门将军一职,魏延是第二任牙门将军,赵云活着的时候,爵位也比魏延高:赵云在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魏延“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熟悉汉朝军功官爵制度的都知道,当年的侯爵由高到低是县侯、名号乡侯、都乡侯、名号亭侯、都亭侯——乡侯县侯的名号就是封邑的地名,有“都”而无地名,就是没有封地,只享受若干户赋税,关内侯比前五种侯低一级:前五种属于“列侯”,也叫“通侯”、“彻侯”,属于二十级官爵的最高一级,关内侯是第十九级,大庶长是第十八级,驷车庶长是第十七级……
这样比较起来,黄忠的爵位倒是比魏延低了一级,因为黄忠最后也只是关内侯,汉中王刘备在册封黄忠为后将军、关内侯的时候,诸葛亮和关羽还提出了反对意见。
中护军的权力有多大,赵云在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的那个“为”字如何理解,精通古文和熟读史书的读者诸君自然会给出明确答案,咱们今天的话题,是从两个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魏延:他有没有谋反之心?能不能打赢文聘和庞德?
首先我们从正史方面来评价魏延——在正史中,魏延并没有杀长沙太守韩玄,黄忠也不曾跟关羽战长沙:“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东汉的“部曲”相当于私兵家丁,也就是说魏延是“刘备的人”,刘备进位汉中王后,需要大将镇守汉中,大家都以为那块地盘会交给张飞,连张飞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一点《三国志·卷四十》写得很清楚:“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当年刘备的地盘主要就是荆州、益州、汉中三大块,汉中王刘备坐镇益州,假节钺前将军关羽“董督荆州事”,右将军张飞守汉中顺理成章,但魏延得了这个“肥缺”,张飞似乎并没有半点不满,关羽和诸葛亮也没有表示反对。
魏延最后可能犯了错误,但确实没有谋反之心,他只是行动过激而已,这一点至少有两部史书都可以作证。
《三国志》是这样说的:“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略》是这样写的:“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魏延降魏”,这话说出来鬼都不会相信,跟杨仪同为诸葛亮心腹的蒋琬、董允“咸保仪疑延”,也没有明说魏延确实造反了。
魏延顶多算是后世蓝玉、年羹尧那样的悍将,脾气不好,做事不过脑子,他们是不是真想造反,朱元璋和雍正都心中有数。
魏延有忠心有能力,同时又十分嚣张跋扈,但诸葛亮并没有像小说写的那样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并一直想除掉他,而是对魏延十分器重和包容:“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魏延的“南郑侯”是县侯,这已经是侯爵的最高级了,再往上就是公爵和王爵了,三国时期的公爵有几个,大家 不用掰指头也能数得过来。
秦汉两朝的军功爵位相对而言还是十分公平的,魏延能受封县侯,那也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即使仅看对魏延评价不高的《三国演义》,我们也能发现此人非同寻常,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方面:以小说为依据,来看看魏延的忠诚与骁勇。
小说中的魏延是刘备的铁杆粉丝,刘表宴请荆州诸将的时候让刘备代自己主持,可能那时候魏延就已经被刘备的“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折服,所以在襄阳城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魏延“身长八尺,面如重枣”,身材跟张飞一样高,面色跟关羽一样红,一般来说,红脸在古典小说和戏曲中,都是忠义的脸谱,如果魏延脑后真有反骨,那么那就应该“面如青蟹”才对。
魏延对刘备仰慕已久,尽管在襄阳城下被刘备拒绝,但依然战斗到孤身一人:“魏延与文聘交战,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延乃拨马而逃,却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当时刘备几乎已经穷途末路,魏延依然对他“情有独钟”,看起来刘备后来让他接赵云的班,也真是量才使用。
文聘人多势众,却没能留下魏延,说明魏延的武功,绝对在文聘之上,魏延的武功,甚至可能不在庞德之下,汉中之战两人交手,看似庞德占了上风,但两人的心态和兵力是不同的:“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
庞德一人打不败魏延,曹营诸将习惯性地一拥而上,再加上魏延的主要任务是诱敌,所以这一战并不能证明庞德的武功高于魏延,接下来魏延被庞德击退,那也没有什么奇怪:魏延带着突击队直奔曹操中军,而且已经一箭把曹操射下马,远远望去,还真难以分清是射中了嘴唇还是咽喉,曹操“折却门牙两个”也算是“丢牙保命”——要不是坚硬的牙齿阻挡,魏延那一箭就可能要了曹操的性命,庞德拼死力战,而魏延人数不占优,就只能功成身退了。
庞德的武功似乎不在关羽之下,他拼命挡住魏延,并不能说明魏延武功不济,早些年在潼关渭水,曹洪也曾为了救曹操而跟马超大战五十回合,我们总不能说曹洪的武功比张郃还高吧?
五虎大将辞世后,魏延似乎已经成了蜀汉第一高手,那个“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的曹魏大将王双,就是被魏延一刀斩杀。
魏延在三国前期表现不太出众,那是因为蜀汉有太多超级高手,在三国中后期,魏延就几乎天下无敌了,难怪他会有接诸葛亮班的想法。
魏延是忠臣还是逆贼,看史料和小说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但不管怎么说,从正史和演义两个方面来看,魏延对刘备的忠诚都毋庸置疑,至于他能不能打赢文聘和庞德,读者诸君想必也自有高见,我们最后的问题只有两个:如果守街亭的是魏延,诸葛亮初出祁山还会铩羽而归吗?如果魏延真接了诸葛亮的班,是会成为第二个董卓,还是会像姜维一样为刘家披肝沥胆?
按天配资-国内配资官网-免费炒股配资-炒股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