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矢数道明
本文摘自《汉方治疗百话摘编》(1981)
介绍:矢数道明(1905-2002),本名四郎,号道明,生于日本茨城县那珂郡大宫町,医学博士、汉方医学家。1924年,矢数道明毕业于水戸商业学校后,受其长兄的鼓励,决定从事医学工作,并通过医专考试,进入东京医学専门学校。1930年毕业后,跟随其兄矢数格,进入森道伯门下学习汉方医学。1933年,与其弟有道,在东京开设温知堂医院。1934年,矢数道明、大冢敬节与清水藤太郎发起日本汉方医学会,推动汉方复兴运动。1954年在东京医科大学研究药理。1980年,在大冢敬节过世后,接任北里大学东洋医学总合研究所所长职位。著有《汉方后世要方解说》《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汉方诊疗的实际》《汉方诊疗医典》《汉方治疗百话》等书。
一、严重的肌肉无力症与葛根汤
在《汉方临床》13卷3号上,曾报告过两个病例。
其一是重型肌无力症,用小青龙汤;另一例是用葛根汤,均获得显著效果。因为上述二例皆加了麻黄,现代医学认为,是其中的麻黄碱对本病有特殊效果。
其后又用葛根汤治愈一例,现补充如下:
1967年4月,有一位42岁女患者前来求治。该妇女十分消瘦,没有精神,面部毫无表情。
三年前初发病时,眼珠不能转动,视物不清、有复视,眼睑下垂,摄食有噎感。鼻子堵塞,不能言语。且手足无力,步履艰难,疲乏难忍。
某医院诊断为肌肉无力症,在另一所医院作了胸腺手术,但是不见好转。
亦曾接受针灸治疗,然仍不见效。
查后,方知该患者有明显的肩凝和颈项拘紧症状,自觉甚苦。尚伴有轻微的咳嗽和少量的痰。
脉弱。血压120/80mmHg。
于是以肩背拘紧为适应证,投予葛根汤,兼用医院的西药。
一个月后患者来诉,病情一到傍晚就恶化,以前到傍晚只要服一片药,眼睑下垂很快好转,眼睛马上就能睁开,可是手足无力却不见恢复。
但自从加服中药以后,手脚感到明显有力,竞能独自自由起卧,食欲也大大增进,言语爽利,握力增强,因为方剂中特别多放了麻黄,投量为4克。
由于治疗经过良好,后来患者便不来看病,仅在家服中药。
1968年1月6日,服药10个月时,患者突然带着她患小儿喘息的儿子来院。
看上去同前判若两人,非常精神,且体重增加了4公斤。西药仍然每晚服一片。
但是服中药以前那种喝汤也要托着下巴,连锅盖也拿不住的情况没有了,最近自己能够料理一切家务,连洗衣服都可以自己做。
葛根汤的作用,本来是缓解肌肉僵硬拘紧的,但是用于肌肉无力亦能奏效,这好象是矛盾的。
这是古方的妙用呢?还是处方的复杂而特殊的调整作用呢?究系何因,不甚明瞭。
本方既可奏效于紧缩,又可奏效于弛缓,实为有趣。
本病例,有个特点,服西药只解决眼睑下垂的问题,对手足及其他症状均无作用;而服中药则诸症皆可缓解。
但是停用西药就会出现眼睑下垂,故需二者兼用。(参见《汉方治疗百话》第三集)
二、肌肉无力症
继上篇重型肌无力症之后,现再补充一例。
一个两岁的男患儿,于1966年1月21日初诊。
去年12月15日突然发高烧39℃,当时认为是感冒,立刻予以退烧。
但患儿左眼眼睑有点下垂,后不久又发高烧达39.1℃,且主诉头痛。
次日烧退。可是右眼睑也下垂了,两眼均不能睁开。
正发高烧时曾到医院看病,被诊断为支气管炎,其后患几哭泣遂未再看。
来本院初诊时,曾嘱用越婢加术汤散剂和小柴胡汤散剂,可是患儿不愿喝,未用。因此病情逐渐加重。
两个月后复来院时,患儿两眼睑全都下垂,颈项无力,向右歪斜,手足明显无力,时常摇晃欲倒。患儿的腹直肌紧张,颈项部拘紧。
于是告诉家人,病情比较严重,决定使用葛根汤散剂,日服3次,每服1克。
服药5天,令人惊奇的是两眼竟然睁开了,至7天时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
而且手足有力,能够很精神地自己玩,其父母欣喜异常。
但是至4月份,也许是因为过食,孩子出现了腹泻和呕吐。从第二天开始右眼复又下垂,故又来院诊治。
处方仍如前,继续令服葛根汤散剂,结果良好。
这完全应当说是葛根汤的效果,可是原来葛根汤只是为缓和肌肉紧张而用的。
不过,对于肌肉无力亦能奏效。
眼睑下垂就是肌肉弛缓,手足无力也是肌肉弛缓。
况且实践证明,确实用葛根汤治愈了眼睑下垂,使双目睁开且使手足有力,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的妙用。
本例虽未痊愈,但仍然具有报告的价值。(参见《汉方治疗百话》第三集)
三、四肢痿弱症与芍药甘草附子汤
1965年4月,作者在日本东洋医学会总会发表了《关于芍药甘草汤》的文章,后来又补充了一个有趣的治验例。
患者是一位51岁的男子,于1964年3月6日初诊。
从前一年的12月28日起发病,突然感到手足无力,大吃一惊,很快于1月9日住进了某大学的附属医院。
患者两手颤抖,几乎不能做事。双足无力,扶着人勉强可以走路。但自己连下蹲起立都不能。腰部亦软弱无力,自己一人坐不稳、后面需要有支撑。
此外没有别的自觉症状,面色呈严重贫血面容。在医院进行了全面仔细的检查,但却不能确诊,暂时按消瘦无力性肌肉痿缩而论。
因为定不了病名,也就找不出相应的治疗办法,所以才来作者医院要求吃中药。
朱子《集验方》中记载,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脚弱无力,步行艰难”,于是投药20剂。
服毕,患者已能自己站立,且食欲增进,身体见胖。
略加大黄以后,使其大便不通亦得好转。
又一个月后,患者已可自己上厕所,双手也能拿着碗自己吃饭。
再过一个月,他因担心公司的工作,遂令人陪同到公司上了一个小时的班。
本症,虽然亦有自然治愈的可能,但通过服用本方使患者的全身病状迅速好转,体力增加这一点却的确是事实。
初诊后5个月时:患者又一次来院,此时他已基本可以上班了。(参见《汉方治疗百话》第二集)
四、下肢无力症与痿症方
患者是一位71岁高龄的老年妇女,她每年至10月左右患感冒,拖延不愈,且主诉有长达一个月以上的恶寒和自汗如流,总要卧床2-3个月的时间。
但一到天气转暖时她就好了,虽然年事已高,然主要还靠她支撑家务。
1963年5月,患者服了一个月柴胡姜桂汤,感冒治愈,但却出现了双足无力的情况、走路时常摔倒。
而且愈来愈加剧,刚要站起就摔倒,摔倒后接着就昏睡起来。下肢、特别是大腿酸软无力。
医院内科诊为心脏严重衰弱,而作者却认为还不到那种程度。血压130/75mmHg,不发烧。脉如常,舌无苔。
腹部相当有力,而脐下却略显软弱。
于是处方以痿症方:当归5.0,地黄4.0,芍药、苍术、牛膝、知母各3.0,黄耆、杜仲各2.0,黄柏1.0。
服药15日,患者的下肢无力完全消失,食欲亦增强,很快恢复了健康,又能和以前一样到处串亲戚,自己完全可以自由行走。
又连续服了两个半月,遂停药。
本方乃福并枫亭氏《秘方集验》一书中的经验方,书中记载本方“对腰以下痿缩无力患者的初期有效”。
作者过去曾以本方治愈过因脚气病而致的下肢麻痹症患者,3个月奏效。
牛膝和杜仲被认为是可强筋壮骨、能治腰脚痿弱的药物。知母、黄柏可强腰入肾,而当归、芍药、地黄则可补血、滋肾、强壮骨髓。黄耆具有强壮肌肉的作用。
本病例是一个获得了理想疗效的代表例。(参见《汉方治疗百话》第二集)
五、下肢神经炎与痿症方
原88例 患者,男,52岁。
初诊于1972年11月10日。一年半以前出现肢软无力。曾接受肌肉拍击法的物理性治疗,却不见效。去过几处医院诊治,被某医院诊断为下肢神经炎。
患者主诉,双下肢软弱无力,腰痛,近来又有下肢肌肉萎缩消瘦,愈来愈重。双膝反射阴性。血压120/75mmHg。腹软,脉弱。
开始先投给痿症方,一个月后,双下肢活动有力。
然因心下部痞满,遂加二陈汤及附子(0.3克/日),连续服用,使双下肢活动及紧张力大有改善,已能正常行走。虽非痊愈。但治疗经过极为顺利,效果显著。
一般认为,通常治疗因神经根炎所导致的肢体活动障碍和肌肉萎缩消瘦颇为困难。
而矢数道明先生却以“痿症方”而取效,实为妙法。(参见《汉方治疗百话》第四集)
按天配资-国内配资官网-免费炒股配资-炒股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