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8月,朝鲜战场。“师长个子大,还是给他准备一口棺材吧!”参谋长眼睛红了。
坑道里,王扶之已经被埋了一整天,没人相信他还能活着出来。志愿军总部的花名册上,他的名字后面被写上了两个字“牺牲”。
就在大家绝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工兵连副连长刘文才蹲在废墟旁,突然发现两只苍蝇从石缝里飞了出来,这玩意儿能活,人就能活。
救援队抓紧时间挖掘,当晚11时30分,浑身是血的王扶之被救了出来。这个死里逃生的志愿军将领,就是如今最后一位在世的开国将军。
都说王扶之命大,其实这辈子的机会,都是他自己争取来的。1935年,陕北的穷孩子王扶之第一次见到红军,这些当兵的很不一样,不欺负老百姓,还主动帮忙挑水扫院子,想着逃离地主家的牛圈,他便问能否到队伍上。
红军战士上上下下打量着这个瘦小的放牛娃,问他多大了,当时只有12岁的王扶之,让对方猜测年龄,最后说自己已经17岁了。1米6的身高发挥了作用,王扶之成功“瞒过”了征兵的红军,成为红26军“少共营”最小的战士。
展开剩余64%说是当红军,王扶之拿到的武器就是梭镖,一时间还没资格去碰真枪,不过很快就来了机会。1935年,红15军团刚成立第二天,就要打劳山这一仗,“少共营”200多个小战士,负责攻打一个小高地。
敌人一看对面冲过来的都是些少年,立刻用东北话嘲笑:“底下都是些‘小疙瘩’,不成气候!”少年们年轻气盛,最受不了这种刺激,这些“红小鬼”听了更来劲,嗷嗷叫着就冲了上去。
王扶之端着梭镖,直奔一个正在瞄准的敌兵,梭镖尖抵住敌人脖子,把对方吓得赶紧跪下,双手举枪投降。就这样,才12岁的他获得了人生第一支枪,再也不是小跟班了。
虽然当年参军靠报低年龄入伍,但王扶之是个讲感情正直的人,不愿为前途趋炎附势。1973年,已经是总参作战部部长的王扶之,接到了叶剑英的一个任务,去山东半岛勘察地形,制定渤海湾作战计划,本来是个正常的军事任务,却遭遇了一场意外。
跟着王扶之同去山东的一个参谋,看不惯当时一些人的嚣张行为,义愤之下给周恩来写了封信,这封信被“四人帮”截获了,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四人帮”把这封信说成是“告黑状”,要严查到底。
王扶之被调查,写信的参谋被关进了“学习班”,同行的其他人也都受到牵连。“四人帮”的真正目标不是王扶之,而是叶剑英,他们三天两头找王扶之谈话,就想从他嘴里讲出叶剑英的“罪行材料”。
王扶之看透他们的险恶用心,无论怎么审问、威逼利诱,绝口不提别人,把所有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结果,王扶之被免去作战部部长职务,罪名是“犯了严重方向路线错误”,被调离总参,到山西任职。
这一去就是5年,直到1980年,叶剑英问起王扶之的情况,他才重新被安排工作,担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2024年4月2日, 111岁的开国少将张力雄在南京去世,1614名开国将帅中,只剩下王扶之一人。今年,王扶之已经102岁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12岁就从军的他,一路走来,尽是军人风骨。
发布于:浙江省按天配资-国内配资官网-免费炒股配资-炒股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