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这个原本似乎离年轻人很遥远的疾病,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 20+、30 + 人群的视野中。数据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特征明显,尤其是 20 - 29 岁的年轻人,发病率相对较高。那么,为何甲状腺癌会盯上年轻人?又该如何预防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甲状腺癌早期症状
甲状腺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表现,容易被忽视。但有些信号一旦出现,需提高警惕:
颈部肿块:颈部前侧出现肿块或肿胀,起初可随吞咽移动,后期若不可移动,要特别留意。
声音嘶哑:甲状腺肿瘤压迫或侵犯气管,可能引发声音嘶哑、脖子和喉部疼痛。
呼吸、吞咽困难:肿瘤增大压迫气管,会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颈部淋巴结肿大:癌瘤体增大时,可能致使颈部侧面的淋巴结肿大,部分人还伴有面容潮红、心动过速等症状。此外,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律、多汗、心悸等。
展开剩余74%甲状腺癌的病因
电离辐射:这是明确的甲状腺癌危险因素,尤其是头颈部接受射线诊断(如 CT、X 线)等医源性辐射。辐射时间越长、受辐射时年龄越小,致病率越高。
碘摄入异常: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碘缺乏或过量,都可能增加甲状腺癌风险。
遗传因素:甲状腺癌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甲状腺癌患者,后代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与情绪因素:长期作息不规律、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患病风险。肥胖也可能与某些类型的甲状腺癌有关。
防癌指南请查收
避免不必要的医源性辐射:若非必要,尽量减少头颈部的射线诊断检查。若因病情需要,务必做好防护措施,降低辐射暴露风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紫菜等食物补充,但不可过量。同时,多吃新鲜蔬果,减少高油、高脂、高糖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沿海地区人群,海鲜食用较多,可适当减少碘盐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坚持 150 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身体素质。
充足睡眠:每天保证 7 - 8 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减少压力:学会情绪管理,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内心平静。
控制体重:将 BMI 控制在 18.8 - 23.9 之间,避免超重或肥胖。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避免吸烟:吸烟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甲状腺癌。戒烟不仅能降低甲状腺癌风险,还对整体健康有益。
定期检查:
一般人群可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彩超检查。
有甲状腺结节的人群,遵医嘱定期复查。
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从 20 - 30 岁开始定期筛查,除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测外,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
医生结语
甲状腺癌年轻化趋势需引起 20+、30 + 人群高度重视。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定期体检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甲状腺异常,做到早诊早治。若发现颈部肿块、结节,或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切勿拖延。守护甲状腺健康,从现在做起,为自己的健康生活筑牢防线。
发布于:江西省按天配资-国内配资官网-免费炒股配资-炒股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